不久前的一个下午,休斯敦一个体育场内人声鼎沸。只见广场上栏门一开,一头壮硕的公牛冲入场内,它疯狂地前蹿后踢,企图把骑在背上的一名骑手掀翻在地。骑手却只用单手抓住兜在牛腹上的绳子,另一手高举,随着公牛的颠簸前俯后仰,仿佛粘在牛背上一样。这就是流行美国西部的牛仔竞技表演。每年春季的休斯敦畜牧展和牛仔竞技表演,吸引上百万人次参加,成为当地一大盛事。
牛仔一词最早出自西班牙语。随着15世纪西班牙人到达美洲拓荒,他们也把自己驯养畜牧的一套方法传入美洲,在如今的墨西哥、美国西部和加拿大留下印记。牛仔们骑着马驱赶着一群群长角牛在美洲游牧,当时这些长角牛的总数可以百万计。牛仔们独特的服装、语言、歌谣、娱乐方式等经过传奇人物的演绎,成为日后牛仔文化的源泉。
早期牛仔的生活充满艰辛,他们要克服长期的孤独、防备野兽和盗贼的袭击,忍受微薄的薪水,这给他们的性格中注入了直率、剽悍、狂野和敢于冒险的精神。美国南北战争以后开始西进,驱赶着牛群的牛仔是美国西部最早的拓荒者之一。
随着20世纪铁路和牧场兴起,美国西部牛仔便开始消亡,但牛仔文化却深深扎在了美国文化的根里。没有牛仔的美国西部文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。牛仔形象还广泛出现在舞台和银幕上。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西部牛仔电影,更是把放浪不羁却胸怀正义的美国牛仔带到了全球。这一形象虽然并不与事实相符,但因其添加了大量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色彩,深受民众喜爱。
典型的牛仔总是头戴毡帽、脚蹬马靴、腰挂匕首或短枪。今天人们只能在演出中看到这种装束,但他们的生活方式早已悄悄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。适合牛仔们劳作的粗帆布裤子,成为带有流行时尚的牛仔裤;牛仔帽至今仍是美国中西部农民出门的必备品;长期野外生活迫使牛仔使用简单耐用的生活器具,如今许多旅游用品沿袭了这种设计风格。
近年来牛仔文化在美国重新得到重视,这或许和美国人期待出现英雄人物有关。导演乔治·卢卡斯说他的电影《星球大战》就是想重建西部片中的神话色彩,2005年帮助李安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影片《断背山》,讲述的则是两名俄亥俄州牛仔畸形的恋情故事。
美国总统布什是牛仔形象的推广者。虽然被某些媒体讥讽为行事鲁莽不计后果的〈得州牛仔〉,布什却毫不在意。他钟爱的接待外国元首方式,就是请他们到自己在得克萨斯的牧场做客。这时,他总是戴着牛仔帽,开着皮卡车,带着贵宾参观自己的牧场,或者亲自给客人烧烤得州牛排。
对普通人来说,参加牛仔节可能是重温牛仔文化的最佳方式。除了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和达拉斯,怀俄明州、新墨西哥州、亚利桑那州、加利福尼亚州等美国许多中西部地区每年都举行花样繁多的牛仔节。牛仔节上不仅有牛仔竞技、赛马、捆牛犊等有关农牧技能的表演,还有农牧产品展销和牛仔文化节目演出。加州蒙特利市每年举行牛仔音乐节,内华达州的埃尔克市每年举行牛仔诗歌会,全国诗人云集该市,朗诵牛仔诗歌。不少旅行社还推出了牛仔游项目,旅游者骑马按照当年牛仔放牧的路线游览西部风光。